北港朝天宮介紹

北港朝天宮創建於清康熙33年(西元1694年),由樹璧和尚(臨濟正宗第34代)自福建省湄洲天后宮(朝天閣)迎請媽祖金身來台,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,也是國定二級古蹟。

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,香火鼎盛、神蹟靈驗,是全台媽祖廟的總本山。
每年農曆一至三月,分靈至全台各地廟宇及信徒陸續回北港謁祖、進香,鑼鼓喧天、人潮絡繹不絕極其盛大。

廟中供祀天上聖母、鎮殿媽、湄洲媽祖、觀世音菩薩等神像。

正殿奉祀媽祖,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、從祀十八羅漢,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,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,聖父母殿則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,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,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,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。

孝子釘

觀音殿前面的石階中央有個歷史聞名的「孝子釘」真實故事。

故總統蔣經國擔任總統時,每次造訪朝天宮必到孝子釘前席地而坐,摸一摸孝子釘。

蔣經國對這樁尋親孝行故事,感念尤深,後來他擔任行政院長到總統,共十一次造訪朝天宮,每回必會親臨孝子釘,並坐在石階上,對著群眾說「百善孝為先」,從朝天宮誌記中,看到蔣經國先生坐地望釘思孝的畫面,依舊發人省思。

北港朝天宮孝子釘
北港朝天宮孝子釘

北 港 迓 媽 祖

「北港朝天宮迎媽祖」每年農曆三月十九、二十日的遶境活動,不但神轎及陣頭規模盛大,信眾都會沿路施放鞭炮迎接,透過炮聲如雷、煙霧昇騰的「炸轎」壯觀場面,表達對媽祖的崇敬,更相信能藉此為商家帶來財富,為家家戶戶帶來平安。

北港迎媽祖的另一項特色,是由兒童扮演各種民間故事角色的「藝閣」遊行,每年由北港鎮各里、公會、社團出資設置數十座「藝閣」,小演員們扮成神話或民間故事的人物,坐在藝閣上,沿途分撒平安糖,讓遊客爭相撿拾「吃平安」,雖然辛苦,但都引以為榮。
(資料來源:林茂賢)

「北港媽祖遶境」又名「北港迓媽祖」,為每年農曆3月19日及3月20日。
以笨港溪為分界,分為南街與北街,19日上午「南巡」遊行南街一帶,20日早上則「北巡」遶行新街地區;每天下午和夜間繞行北港鎮內的各個街巷。遶境隊伍規模十分龐大,有傳統神轎、陣頭、藝閣和成千上萬的隨香隊伍,行列長達四、五公里;其中「真人」藝閣數量之多堪稱全台之冠。
北港媽祖遶境最主要的特色在於「犁炮炸轎」,俗稱「吃炮」,為全台三項以「鞭炮」聞名的活動之一。

每年農曆三月十九、二十日(至二十三日媽祖旦辰)是北港地區熱鬧的日子,在地人亦稱北港人的小過年,其熱鬧呈度堪比農曆春節般熱鬧非凡。

北港真人藝閣(全國唯一真人藝閣繞境),而北港也是燈會原鄉。

農曆-3/19、3/20有陣頭繞境、真人藝閣繞境。
農曆-3/19~3/23一連五天,皆有真人藝閣繞境。
藝閣繞境時間:
19日~20日:中午12:30、晚上19:00
21日~23日:晚上19:00開始(約二個鐘頭結束)。

北港犁炮、炸轎,又稱台灣三大炮。

「北港犁炮」是耕田犁頭的鐵質部位放置火爐上方,當火爐中的木炭將犁頭燒紅時用來引燃排炮,並迅速將排炮擲向神轎(又稱吃炮),其炮聲震耳欲聾威力十足,火光與濃煙自轎底竄起,信徒們都認為鞭炮炸的越響運勢越旺。

「炸轎」(也稱吃炮)

媽祖神轎遶境經過兩旁店家,店家為了祈求平安或者感謝媽祖保佑,就會準備大量的鞭炮,放在轎底點燃施放。朝天宮香火袋

地址: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
官網:http://www.matsu.org.tw
朝天宮FaceBook官網
電話:05-7832055

返回頂端